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

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这表明

A. 清朝官员卖国求荣

B. 地方官员妥善处理华洋矛盾

C. 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

D. 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

 

D 【解析】 英国人在中国居住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因担心“杂处滋事”,将“—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反映出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故答案为D项。从原因上来看,是因无知导致这样的后果,不能说明清朝官员卖国求荣,排除A项;处理方式存在严重错误,不是妥善处理,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85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同时,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A. 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查看答案

李贽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安民为念如武氏者乎?”他的这一观点

A. 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

B.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C. 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

D. 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查看答案

下表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宋仁宗自己曾经对臣子表示:“措置(处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联出。若自联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邃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这表明

A. 理性思考影响君主施政

B. 皿相制可以消除决策失误

C. 宋代君主权力有所削弱

D. 宋仁宗无意加强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B. 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 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D. 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