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5年,李大钊在《农民与土地》一文中指出:社会的变革,若不动员工人、农民这些...

1925年,李大钊在《农民与土地》一文中指出:社会的变革,若不动员工人、农民这些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中国庞大的农民群体一旦组织起来,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A.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探索已经趋于成熟

B. 认识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C. 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

D. 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

 

C 【解析】 从材料“1925年”“社会的变革……不动员工人、农民……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农民群体一旦……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中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了工人、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这表明中共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故C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渐形成与发展,故A项排除;材料中强调工人、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没有体现出土地问题,故B项排除;中共二大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材料中“促使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的历史事件是

A. 公车上书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各省打出的旗帜五花八门:武昌打出了“铁血十八星旗”;上海打出了五色旗;广东出现了井字旗、青天白日旗;杭州一带打出的是白旗。这表明

A. 革命党人内部政见纷杂

B. 各地对革命的理解不同

C. 封建官僚借机投机革命

D. 思想领域出现活跃景象

 

查看答案

清末立宪派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喻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暗示只有采取其他有效办法。梁启超也说:“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可迎刃而解。”这说明立宪派主张

A. 通过革命实现君主立宪

B. 通过立法实现君主立宪

C. 转向寻求反抗道路

D. 通过外国支持实现君主立宪

 

查看答案

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清政府在天津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191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kw。这些状况主要说明中国近代

A.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 西方先进技术广泛应用

C. 电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D. 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

 

查看答案

雍正时期,为处理西北战事,由皇帝信任的重臣组成内廷高层团队,这是军机处的雏形。乾隆时期,军机处仍是一个非正式建立且基本上无章可循的机构,并将军机处的人数规模减至最小,由官员兼任军机大臣,而不是授予专职。这反映出

A. 军机处的地位下降

B. 中枢决策机制紊乱

C.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 军事机要日益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