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1年,第三次“柏林危机”出现: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

1961年,第三次“柏林危机”出现: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这体现了

A. 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加强    B. 两极格局的态势

C. 冷战的紧张情形    D. 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从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到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体现苏联在民主德国的控制力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苏联一方的行为,不能说明两极格局态势,故B项错误。柏林墙的修建能体现“冷战”的加剧,但与材料主题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而是强调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加强,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这项计划实际上是

A. 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 导致当代政治格局不稳定和动荡的产物

C. 以经济的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D. 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

 

查看答案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 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查看答案

下图描绘了“二战”后初期的西方世界,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判读,得到了这样一些说法,对漫画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图中的“医生”是指美国,“病人”是指二战后的西欧

B. 此医生开的“药方”其实就是杜鲁门主义

C. 病人背上贴着美元,其实就是对欧洲实施经济援助计划

D. “药方”的实质是通过复兴欧洲经济以加强对欧洲国家的控制,遏制苏联

 

查看答案

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压倒全场)时代也。……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结合中外史实,评述孙中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雕塑,我们的知识,总而言之,不胜枚举的一切都是我们创造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语言和文字也是我们创造的。越是想象,我们就越是不能不赞叹这些成果,不能不为这些成果而感到惊异

——摘编自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材料二  但是罗马教廷人士硬说:世俗权力不是在精神权力之上,管不着它——请问这是什么基督教义?……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摘编自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核心思想及其突出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及实质。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