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

(题文)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 苏联在社会生活等领域落后于美国

B. 文化的影响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C. 苏联难以抵挡美国的渗透面临解体

D. 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B 【解析】 材料中“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属于文化现象,“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说明文化的影响力巨大。而特以“苏联红军”为例,体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故选B;材料主要体现文化的影响力突破意识形态,故A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科学技术的作用,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7年,联邦德国议会批准摇滚歌手在离柏林墙不远处的勃兰登堡门举办一场音乐会。联邦德国议会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争取国内选民的支持    B. 推动流行音乐的发展

C. 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D. 展示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

 

查看答案

1990年初,美国布什政府提出“2+4”方案,即先由两德商讨解央与统一有关的“内部”问题,再由两德同美,英、苏、法四大国一起解决与统一有关的“外部“问题。2月13日,苏联接受了美国的“2+4”方案。这表明当时的两德统一

A. 符合当时四国利益

B. 外力起了主导作用

C. 促成美苏关系缓和

D. 国际环境较为有利

 

查看答案

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惟有美国投了反对票。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欧盟与日本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B. 苏联在综合国力上赶上美国

C. 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增强

D.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

A.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 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

C. 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 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查看答案

不结盟运动发起国的共同思想是在两大阵营和军事集团间保持和平中立;但在第一、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矛头主要指向法、英、葡等老殖民主义。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 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B. 两大阵营关系缓和

C. 殖民主义势力抬头

D.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