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 清末留学教育高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  清末留学教育高潮出现于废科举、兴学堂的急剧变革中,其发展轨迹深受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废科举前,出国留学者为新学堂青年学生,士绅、官僚及女子留学风气未开。废科举后,留学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和年龄、性别的界限,大量负有科举功名者、在职官员、亲贵子弟纷纷远游,女子留学也开始获得一席之地。……20名湖南留日女学生,年龄在20岁以上者13人,其中最大者已48岁,最小者仅14岁。士绅留学生年龄普遍较大。如:蔡元培首次留德已逾不惑之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的进士、举人,平均29.1岁。留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及文化、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对留学课程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1904年,中国留日1300名学生中,习文科(包括法政、师范和普通科)者达1100余人,学武科者200余人。……1909年清学部举行游学毕业生考试,录用225人,即有168人习法政科(其中出身举贡监者128人),占总数的65.88%。其后几次留学毕业生录用考试,合格者中习法政专业者均占60%以上

——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留学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1)变化: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 (2)特点:留学生群体涵盖面广泛,传统士绅占有重要地位;留学生来源广,年龄层次跨度大;在留学科目结构上,法政科盛极一时。影响: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政治、经济、思想解放、社会风俗、教育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表格内容可知,我国古代书院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上升,民办书院比例下降,明清时期官办书院数量开始超过民办书院数量。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样变化的原因主要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加强思想控制有关。 (2)根据“留学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和年龄、性别的界限,大量负有科举功名者、在职官员、亲贵子弟纷纷远游,女子留学也开始获得一席之地”、“习法政科(其中出身举贡监者128人),占总数的65.88%。其后几次留学毕业生录用考试,合格者中习法政专业者均占60%以上”可知,清末留学生群体涵盖面广泛,其中以士绅为主流,年龄跨度较大。在留学科目上以法政科为主要学习科目。留学教育兴起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培养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是也有利于社会风俗的变化,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方言馆、同文馆虽罗致英才,聘请教习,要亦不过只学语言文字,若夫天文、舆地、算学、化学直不过粗习皮毛而已。他如水师武备学堂,仅设于通商口岸,为数无多;且皆未能悉照西洋认真学习,良以上不重之故,下亦不好。世家子弟皆不屑就,恒招募窭人子下及舆台贱役之子弟入充学生。况督理非人,教习充数,专精研习曾无一人,何得有杰出之士,成非常之才耶?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

材料二  同文馆初开,“阁束六经,吐弃群籍”,但随后开办的一些技术学堂增设经学等中学课程。尤其是甲午战争前后,电报、医学、医学、铁路、矿务等技术学堂相继创办,开始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如两广电报学堂规定,学生除学习西学外,兼课四书五经,以知礼义。起初,无论新式学堂还是书院,课程中的经学、经史等名目,不过是相对西学而提出的中学“代表”,分科观念比较模糊。甲午战后出现的普通学堂,中西学课程的种类大幅度增加,西学课程增加了政治、伦理等科目,中学课程增加了掌故、史地、通鉴、律法等门类。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为应对新学而中学课程过于繁难的状况,提出以易简之策救中学,分中学为经学、史学、诸子、词章、理学等科。1902-1903年,注重国民教育与实业教育的新学制和统一学堂系统设立,同时各省督抚纷纷奏请分三科递减科举,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端方奏请立停科举,专办学堂。学堂教育一统天下,分科教学使得中学整体上被西学所兼容。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下)》第二十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前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效果不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变化。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晚清中国教育转型在当时的社会变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查看答案

19世纪,英国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音乐会成为最流行的休闲方式之一,一些音乐厅老板扩大经营范围和场地规模,聘请专业的演出人员,面向广大平民进行收费演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理性休闲方式逐步兴起

B. 大众艺术修养的普遍提高

C. 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

D. 休闲活动呈现商业化特征

 

查看答案

19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社会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某文学流派的作品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迸行了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该文学流派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批判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1961年,教育部开始调整北京等地区的高等学校,采取定(发展规模)缩(缩小发展规模)并(与他校合并)迁(迁离北京)放(下放地方领导)停(撤销停办)的方法。这一政策旨在

A. 摆脱计划管理体制对教育的影响

B. 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 缓解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D. 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查看答案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