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A. 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 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 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 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写出合乎形式的文章,不重视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故材料范进中举的故事正是科举制消极作用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强调科举制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没有涉及选拔人才的标准,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公平和正义,而是强调科举制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科举考试的程序和难度,无法推断出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际均指出:“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领导权已经不再受到广泛拥护……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代表我们的已经不再是自由女神,而是阿布格莱布监狱里受虐的囚犯’。”这说明

A. 利益对立是冲突产生的根源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C. 美国政治军事优势已成过去式

D. 建立国际军事新秩序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某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 《权利法案》颁布时

B. 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

C. 十月革命成功之时

D.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查看答案

“很显然,日本帝国主义既然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么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从这段材料中不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B.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阴谋蚕食华北乃至中国的重要步骤

C. 日本军队选择进攻卢沟桥是处心积虑的

D. 卢沟桥的得失关系到中日两国在华北地区的平衡

 

查看答案

从地名中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提到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我们通常可以联想的关键词是

A. 毛泽东——另起炉灶

B. 周恩来——求同存异

C. 基辛格——乒乓外交

D. 邓小平——韬光养晦

 

查看答案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其依据

A. “军机处……职居密勿”

B.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C. 军机处机构精简

D. “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