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世界...

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压倒全场)时代也。……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结合中外史实,评述孙中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提示:(1)论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同进行;或在进行社会变革的同时要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 (2)论证:(材料)二十世纪为民生主义为主流的时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由于不重视民生,致使人民贫困、社会动荡;我国目前时机有利于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同解决。(史实)三民主义的弊端,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3)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想法美好,不可能实现。 【解析】 试题本题属于评述型的问题,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回答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把握三个步骤:第一步提取材料的观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同进行;或在进行社会变革的同时要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第二步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说明论证,注意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论证合理;第三步做出简要总结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洪流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有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小唱、优人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格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  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式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度,没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出生于老贵族家庭,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有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及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口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李贽在《焚书·答耿中丞》中载:“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材料反映了李贽主张

A. 不应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B. 合理的社会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C. 用“德”“礼”来规范人们的思想

D. 强化“离经叛道”的正统儒学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的《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该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 民主革命的进程

B. 政体频繁的更替

C. 社会思潮的演进

D. 社会风俗的嬗变

 

查看答案

“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A. 洛克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查看答案

如果你是《共和国记忆》摄制组的编制人员,需要为1965年选取素材,下面可以选择的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C. 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