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将来自域外的深肤色奴隶,统称为昆仑奴(黑奴)。昆仑奴少数来自东非,多数来自东南亚太平洋地区和南亚印度洋地区。昆仑奴在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大都市很常见,他们身体强壮,老实听话,深受贵族富商欢迎。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昆仑奴大多通过陆上丝路进入中国
B. 唐朝时中国已经参与海上贩奴活动
C. 昆仑奴主要集中在城市手工作坊劳动
D. 昆仑奴现象是唐朝高度开放的体现
秦朝时期,秦始皇明令将“贾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这反映了秦代
A. 劳动力极其缺乏
B. 社会等级森严
C. 徭役比较繁重
D. 厉行抑商政策
世族是“那些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支配势力盘根错节,代代相传;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极为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家族”。汉朝时世族发展迅速,汉初“布衣将相”的政治结构最终演变为“累世公卿”的世族政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汉朝世族源于先秦贵族,根深蒂固
B. 察举征辟制度有利于世族控制政权
C. 世族在经济上是新的生产模式的代表
D. 汉朝在权力继承上仍采用世卿世禄制
交易·交流·交往
材料一 晋商是指山西籍的商帮。新发现的民间文献山西某商人的个人积金账簿,记载了1888-1904年间他在当地与人合伙开商号,经营当铺、布庄、钱庄所立契约及股东分红情况,可以用于研究合伙的制度。
材料二 当代学者以大量明清晋商的数字化文献为对象,研究晋商经营活动的范围。下方为依据晋商在山西省外活动的地名的词频数绘制而成的可视化词云图,词在图中的位置越居中、字体越大、颜色越深,体现出在此活动越频繁。
说明:湖南常德是重要的黑茶产区;恰克图今属于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科布多今分属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中国;归化即今天的呼和浩特。
(1)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晋商经营活动的特点。
②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使用了民间文献和大数据文献,指出其用于史学研究所具有的优势。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作物开始在欧亚大陆传播,而麦、稻、甘蔗等欧亚作物也在美洲推广。西欧殖民宗主国强迫殖民地人民只生产一种或几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巨额利润的产品。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的奴隶中,约3/4从事制造蔗糖。对此,美国学者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书中做过形象的描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谈谈你如何理解学者所说“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
材料四
1957年首届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 |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周恩来总理倡议这一展会简称为广交会,他说:“广交会不单要发展同外国的贸易,还要展览我国工农业新产品,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发展和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冲破封锁中诞生的广交会上,农副产品和新小商品是出口的主要商品,最终以成交1754万美元顺利落下帷幕。 ——摘编自《逐梦世界广交会启示录》 | 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各国应该……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前沿领域合作。 ——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
(3)从上述中国举办的交易会中选择一届,从举办的背景、选址、作用等三方面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工业文明·扩展·进化
材料一 下方为19世纪世界部分重大改革或革命示意图。
(1)工业文明以“采用机器生产”和“实现人的自由平等”等基本权利为重要特征。阅读材料一,写出推动“工业文明”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从俄国和日本中任选一国,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工业文明在该国扩展的历程。
材料二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提到关于中国政治状况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过去)五十年里头,独有政治完全是退化;另一种观点认为,也可以说这五十年的中国,最进化的便是政治。
(3)关于文中“五十年中国政治是退化还是进化”的看法,你同意哪一观点?围绕政治领域,从制度和思想观念两个层面,各选择一个典型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史实充分,史论结合,论述全面,逻辑清晰。
道德·法律·公众空间
材料一 什么是善?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善,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帮助雅典人获得关于善的知识,他确立了一种方法:诘问。苏格拉底在乐此不疲的追问中,促进了被问者自我意识的形成,增长了理性思维的水平。
——摘编自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等
材料二 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他们在人的头脑中发育,就能养成仁义礼智的善性。善性表现在实践层面即“善行”。通过个人自我修养形成的“善行”相加,就能形成整个社会的“善行”。
——摘编自《孟子“善行”和“善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等
(1)关于“善”,苏格拉底和孟子有着不同的认识。依据以上材料,填写下面的表格。
人物 内涵 | 苏格拉底 | 孟子 |
善的本质和表现 | ① | ② |
获得善的途径 | 通过诘问获得 | ③ |
追求善的意义 | ④ | ⑤ |
材料三 罗马法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罗马帝国的法学家对法律进行了广泛的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
12世纪,实现法律统一,取消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实现人的权利平等、契约自由,成为新的社会经济环境的迫切要求,而当时西欧各国现有法律都不能适应这种客观需要。西欧由此兴起了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
15世纪,有学者开始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研究罗马法。他们着重研究罗马法的本意和历史沿革关系,引进了当时盛行的科学方法,在罗马法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之间架起桥梁。
——摘编自《外国法制史》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罗马法的价值。
材料四18世纪以前的英国,阅读基本是贵族的活动。1695-1780年间,英国报纸从不足100万份增长到1400万份。17世纪60年代伦敦有60多家咖啡馆,18世纪末增加到200多家。许多咖啡馆为顾客免费提供报纸,有些还免费为顾客朗读报纸。有人指出:“印刷品正变得越来越便宜。”学者认为:“英国人的言论自由在咖啡馆里最为典型。”工人则说:“在那里,我可以听到别人读报纸,并谈论伦敦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现代世界史》《从英国媒体看国家软实力的兴衰》
(3)18世纪英国出现了普通民众读报议政的新现象。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述促进此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