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赔款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焦点是赔款总额及...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赔款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焦点是赔款总额及其分配。法国为了使德国至少在半个世纪内不能恢复元气,并弥补自己在战争中所受的巨额损失,提出了高达240亿英镑的赔款总额。但据统计,1917年法国全部国民财产总共也不过24亿英镑。劳合·乔治认为,赔款额不应超出战败国的赔偿能力。美国人不想加强自己竞争对手英国和法国,并失去一支在欧洲牵制苏俄的力量,主张适当减轻德国的赔款。由于意见分歧,最后决定,暂不确定赔款总教,交由赔款委员会研究解决。在赔款的分配问题上,战胜国之间也引起了激烈争吵,结果没有达成协议。

——摘编自陶诗永等著《火山口上的分赃——脆弱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道:“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将它的军队裁减到只能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将它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归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摘自劳合·乔治《和约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战胜国之间的分歧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和约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并说明德国以后对战胜国是怎样报复的。

 

 

(1)分歧:法国主张德国要支付巨额赔款;英国和美国主张赔款不应超出德国的赔偿能力, 原因:法国:在一战中损失巨大;企图彻底削弱德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英国:为了保存德国的力量以牵制法国。美国:不想英国和法国强大。 (2)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帝国主义掠夺的本性。 报复:扩军备战;不断提出领土要求;煽动民族复仇情绪;撕毁凡尔赛条约并挑起“二战”。 【解析】 (1)第一小问分歧,据材料“法国……提出了高达240亿英镑的赔款总额”“劳合•乔治认为,赔款额不应超出战败国的赔偿能力”“美国……主张适当减轻德国的赔款”得出结论。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法国为了使德国至少在半个世纪内不能恢复元气,并弥补自己在战争中所受的巨额损失”得出法国弥补一战的巨大损失,企图削弱德国;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持欧洲均势,保证自己的地位,即保存德国的力里牵制法国;据材料“美国人不想加强自己竞争对手英国和法国,并失去一支在欧洲牵制苏俄的力量”得出美国不想英国、法国强大,希望德国牵制苏俄。 (2)第一小问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夺走德国的殖民地,将它的军队裁减到只能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国家利益、帝国主义的本性等方面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报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凡华体系的局限性、扩军备战、领土要求、民族复仇情绪、二战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既然国家不再给农民土地,而又要收取农民的赋税,那么农民的生活困境就必须由国家提供解决方案;二是大量失地农民涌入城市,为了保障城市社会稳定,促进农民融入城市化进程,就必须给入城农民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摘编自苗书梅、葛金芳等著《南宋全史

材料二  宋代中央负责救荒赈灾工作的有转运司、常平司和提刑司。在地方,地方长官都要负责赈济事宜。宋代的赈灾救荒包括检灾和赈济两大步骤,只有通过民户诉灾、检放和抄礼之后才能进入赈济程序。除了对退休官员和军队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外,还建立了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慈善福利机构,儿童、残疾人和普通老者也纷纷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宋代还鼓励民间有力之家积极出资,赈济灾荒,对有功之民给予一定的奖励。此外,以范仲淹为首的士大夫们兴起的义庄也是有益的补充。这种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解了许多社会成员的生存风险。

——摘编自杜伟《两宋社会保障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实施社会保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县人。1858年,参加童生试未中,赴上海学习经商。次年入洋行工作,充任买办,后积累大量资金,入股洋务民用企业。1882年,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带领国家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其间,逐渐产生维新思想,并于1891年基本完成《盛世危言》一书。辛亥革命后,混乱动荡的政局使他的改良思想屡次受挫,遂倾主要精力办教育。他主张广设学校,全面改变教学内容,以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既有观念。郑观应注重家风家训,特别强调知足与慈善,要求把德行为上、慈善为怀的家风传承下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近代国人追求进步的案例,蕴含了“个人与社会”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松江(上海)织染局工匠主要是封建匠户制度下的在籍世袭工匠。他们有内外号之分,内号的工匠于织局各机房集中生产,外号则在家生产,内号所用丝料皆须由堂长、机户领得价银后从市场上购买,外号工匠都以民间机户形式领织,实际上仅仅只是官营手工业工场的场外部分,但要优先完成领织的劳役,才能从事小商品性质的生产。朝廷常因内库所存段匹数量不足,行文各地织染局,在常额之外增派“急缺段匹”,专供内府喜庆及皇帝颁赏之用,“其段有纶丝、纱罗、绫绸、绢锦;其色有大红、浅色;其花样有彩桩、织金、闪色、蟒、龙、飞鱼、斗牛缠身胸背,工甚烦琐”。

——摘编自张忠民《上海从开发走向开放》

材料二  1951年上海国有丝织业对苏联、东欧扩大出口后,大部分丝织厂均系接受中国蚕丝公司的加工代织。80年代起,以“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等形式,通过引进国外新技术以改造工厂的生产装备。织绸业通过业内专业分工协作,取得了崭新成绩,保持了每台丝织机年提供出口绸超万米的新纪录。与此同时,工业公司会同各厂制订标准产量、标准成本、标准利润,并据以考核,按定额完成率优劣给予合理分配,使生产厂不因品种安排难易和单位产品利润不合理而受到影响,从而使这一时期各项经济指标都创历史最好水平。

——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丝绸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上海官营丝织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上海国有丝织业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指出其与明代上海官营丝织业的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亚威农少女》由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画家把五个少女的身体分解,以夸张的二维几何形体重新组织、交错叠放,创造出一个多维空间的绘画特色。下列和这种绘画风格的产生最相关的可能是

A. 文艺复兴

B.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 启蒙运动

D.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查看答案

“时代词汇”是记录社会前行的路标。“自强、自立、自存、自治、竞存、适存、进化、进步等,有些人的姓名或字号中大量出现适之、竞存、演存、演生”等词汇。这批新词汇开始广为流行的时代最有可能是

A. 太平天国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维新变法时期

D. 国民革命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