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1897年,梁启超在《万木草堂小学学记》中指出:“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此义不明,即好学之士亦每以独善其身为主义,而世变益莫之振救,不知栋折榱崩,其谁能免?即不念大局,独不思自保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梁启超将“亡国”与“亡天下”区别
B. 梁启超借顾炎武公民责任观宣扬主张
C. 维新派与顾炎武均一致反对君主专制
D. 梁启超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要求
除了“风水”观念作祟之外,湖南民众因“耻闻”机器与轮船,致使本省新式产业与交通的诞生延迟。积极主张开矿的王先谦提出办矿可“不用机器”,技术人员“亦不用外夷”,以免“惊骇耳目”。这说明
A. 抵制列强侵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B. 思想近代化与经济近代化不同步
C. 军事工业挤占了民用工业的发展
D. 近代企业逐渐实现经营的独立性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写道“隋炀帝本好辞华,所设的进士科,或者不过是后汉灵帝的鸿都门学之类。……这是制度本身的变化,不能执后事以论其初制的。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纪念的。”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德主才辅的人才观逐渐形成
B. 科举从学术研究转为选才手段
C. 选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选官考试内容日趋经世致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