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相近...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相近的是

A.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B.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C.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A 【解析】“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原文出自《韩非子》,大意是说大的君主之所以能统治天下讨伐诸侯,凭的是威势。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属于法家思想,故A正确;B属于道家思想,CD属于儒家思想,故BC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吕思勉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中说:“遍翻儒家的书,也找不到一句人君可以虐民,百姓不该反抗的话。所以民贵君轻,征诛和禅让,一样合理,自是儒家一贯的理论。”由此可知,吕思勉认为儒家思想

A. 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具有可贵的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

C. 将禅让制当作最好的选君的办法

D. 为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提供依据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十五岁始游学于齐国,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他曾经传道授业,我国末期韩非、李斯及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等均为其门下高足。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荀子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他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重视人为的努力。荀子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摘编白廖名春《对荀子思想的新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活动的文化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明帝刘庄即位后“遵奉建武(汉光武帝刘秀)之教,有加而无改永平(汉明帝年号)二年,汉明帝以大司空窦融管教子弟不严,数次下诏责罚并最终将其罢官。后来,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驸马都尉韩光等也都先后犯法坐事论死,群臣震恐,朝廷肃然。永半九年,“令司隶校尉、部刺史岁上墨绶长吏视事三岁以上理状尤异者各一人,与计偕上;及尤不政理者,亦以闻'他还制定对地方官吏的考察勘陟制度。西汉末年以来,黄河年久失修,为患益甚,“兖、豫百姓怨叹”,汉明帝乃令著名水利专家王景率兵卒数十万人治水。汉明帝还曾多次下诏减免賦税摇役,令官吏劝督农桑。汉明帝尚儒学,倡导“以孝治天下”,并在南宫设太学,聘任高明的经师传道授业,学生最多达万余人,甚至连匈奴责族也派遣弟子万里求学。永平十六年,汉明帝遣窦固等击敗北匈奴,后又派班超出使西域各国,使西域各国重新归附汉朝。一时之间,上行下效,“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史称永平之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明帝的为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明帝为政措施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二  自耕农是秦汉以后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极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饿莩耳。

——《救荒话民书》

(1)根据材料及所学指出,材料一的井田制中“公田”的含义。结合所学,对材料一中的私田与材料二中自耕农的私田做简要的比较分析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分析秦汉以来国家“积极培植自耕农”的原因,并简要说明为何古代政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耕农“经常分化”的现象?

 

 

查看答案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材料反映东汉时期

A. 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B. 确立以考试来甄别人才的制度

C. 改变了单凭以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D. 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已趋于成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