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后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光明日报》和《文物》杂志先后刊载了高二适《<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一文和影印的手稿。随后,郭沫若又针对高文发表了两篇文章,与之辩论。这说明
A. 史界泰斗的鉴定更具权威性
B. 学术问题百家争鸣得到提倡
C. 学术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
D. 辨析《兰亭序》真伪没有价值
1970年4月,《参考消息》上刊登的一封贺电:“……打破了苏美这样的超级大国垄断……空间科学技术的神话。伟大的中国人民掌握的新知识将把人类从这些超级大国制造的恐惧情绪中解放出来。”此贺电肯定的是中国
A. 载人航天技术工程启动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 不同于美苏的独立外交
有人在日记中写道:“邓小平就是一位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者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其描述评价的是邓小平
A. 提出“三个面向”
B. 制定“科教兴国”战略
C. 发表“南方谈话”
D. 阐述“一国两制”构想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认识
A. 表明新中国建设已摆脱了苏联模式
B. 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如果不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私人的资本发达,也要生出大富阶级的不平均。”这反映出孙中山
A. 实行平均分配的思想
B. 消灭私人资本的思想
C. 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
D. 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
1920年初,陈独秀在武汉发表演说,指出必须“实行共同劳动工作,不使无产的苦、有产的安享”;“不使田地归私人传留享用,应归为社会的共产”。这可直接佐证当时
A. 封建礼教正统地位严重动摇
B. 知识分子关注社会改造问题
C.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 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