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朝的财政体系,从顺治朝初立,到雍正朝...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朝的财政体系,从顺治朝初立,到雍正朝完备,形成一整套戒律森严以解协饷为核心的制度。所谓解饷,就是地方对中央的财政上缴;所谓协饷,就是富省在中央的指令下对穷省的财政调拨。但19世纪40年代以后,解协饷制度被全盘打乱。……20世纪初的新政期间,清政府力图以法令形式统一全国财政,建立新式财政机构,培养近代型的财政人才和理财专家,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对中央与地方财政进行调查清理,划分国税和地税。逐步改过去财政的黑暗操作为透明操作,改过去财政的政府决定为代议机构参与决定,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进行国家预算和决算的编订,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相沿已久的封建财政体制开始逐渐向近代财政体制转化。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解协饷制度被全盘打乱的原因。

(2)结合材料,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特点。有何意义?

 

(1)原因: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一系列的战争开销及战后的赔款导致财政开支巨大;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太平军占领区恰好是清政府财税重要来源地。(6分) (2)特点:以法令形式建立新式机构;培养新式人才和理财擘家;实现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离;国家预算和决算民主化。(5分)意义:有利于清政府财政体制的规范和透明;促进了中国财政体制的近代化。(4分) 【解析】 (1)根据材料 “清朝政权实行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在财政管理制度上,也集权于中央。”的信息说明清代财政管理体制从高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到逐渐削弱再到加强统一的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咸丰年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财政困难,允许地方自行征税筹款;(1903—1910 年)正值《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财政面临崩溃,此外推行新政,挽救清王朝统治。因得不到督抚的支持,许多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2)第一小问依据根据材料信息“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对中央与地方财政进行调查清理,划分国税和地税”从法律、培养人才等角度回答问题;第二小问意义,依据“各库款项,统存于直隶省银行,各衙门局所应领之款,先由财政处核准,发给支票, 向银行领取” 说明有利于推动中国财政制度的近代化;“因得不到督抚的支持,许多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说明遭到很多抵制,实际作用有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海瑞,广东琼山人,1549年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田、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产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有“海青天”之誉。

——摘编自《海瑞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海瑞治理地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时代的“海青天”现象。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会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认为,判断史实的标准要依据‘新异性’标准,就是该史实在人类社会中富于“内容的特殊性”,其新异性乃是相对于同一特殊的历史范围而定。同一事情,对于同一民族或地域的历史而言,与对于全人类的历史而言,其新异程度可以不同。

请根据作者的观点,用“新异性”这个概念解释“指南针用于航海业对中国和对欧洲社会的不同作用”。(要求史论结合,语言清晰条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指的是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半殖民地型的对外贸易。主要表现在协定关税、洋行垄断、长期入超以及进岀口商品结构和不等价交换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不久又失掉了海关行政权。1843年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粵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提岀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5%。1902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物平均实征在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税率。这自然极有利于外国商品在华倾销,而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中华民国时期,经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与列强协商,于1929~1934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物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渐提高到27%左右。

——摘自《中国近代贸易史料》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除鸦片外,并未能很快在中国打开销路。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取得内地航运通商和免纳厘佥等特权后,市场才逐步扩大。l895年甲午战争时,进岀口总值达3.1亿余海关两(一海关两合1.558银元)。而入超达2840万海关两。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的对华贸易也急速膨胀,1931年贸易总值达23.4亿余海关两,入超达5.2亿余海关两。旋因东北市场被日本占领,以及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贸易额锐减,到1936年仅有10.5亿余海关两。抗日战争时期,币制混乱,若折合美元计算,则1941年后方和沦陷区合计,贸易总额仅保持1931年水平(未计美元贬值)。战后,1946年,贸易总额有了一定增长。

贸易总额中,各国所占比重则以它们在华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的消长为转移。大体上,早期是英国执牛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渐居上风,抗日战争后则为美国所独占。

——摘自《中国近代贸易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关税主权的演变进程,并指出关税主权的丧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是有关美国“9.11”恐袭事件的政治漫面。该漫画的主题是

A. 恐怖事件给地球环境带来灾难

B. 基地组织造成了世界局势紧张

C. 恐袭使美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D. 美国借反恐大力推行霸权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