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国民政府中央经济行政机构编制由3684人减至1561人,精简率达58%。原来分属于政府和军队的经济机构,基本上归口在经济部、交通部和财政部之下,最后又受国防最高委员会领导。这一调整旨在
A. 适应全面抗战的需要
B. 优化政府机构的职能
C. 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D. 规范经济管理的模式
下表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之初两大政党的情况。据此推断,两党斗争的焦点应体现在
A. 是否拥护君主专制
B. 是否实行政党政治
C. 是否拥护民主政治
D. 是否拥护袁世凯
洋务运动后期,破“夷夏之防”,“师夷长技”,“礼失求诸野”这类矜持口吻,渐渐不大用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中西文化交融使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B. 西学东渐使国人对外部认知日趋客观
C.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为社会转型奠定基础
D. 洋务派重视西方器物使中西间差距缩小
下面为清朝前期获鹿县地权分配情况表。据表可知,当时该地
A. 土地集中现象严重
B. 小农经济较为盛行
C. 流民问题日趋严重
D. 人地矛盾非常激烈
清代学者赵翼曾评价说:“前代举孝廉即为入仕之途,唐、宋惟重进士一科。唐宋所谓举人者,不过由此可应进士试耳,其时士之试于礼部者,在内由京兆府考试录送……盖唐宋举人谓之举进士。”这说明唐宋时期
A. 政府重视考核士子的才能
B. 亟须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C. 考试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
D. 缺乏对官员品行的考察
汉元帝曾下诏说:“盖闻贤圣在位,阴阳和,风雨时,日月光,星辰静,黎庶康宁……今朕恭承天地,托于公侯之上,明不能烛,德不能绥,灾异并臻,连年不息……天惟降灾,震惊朕师。治有大亏,咎至于斯。”这一史实表明汉元帝
A. 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B. 缺乏应对灾害的手段
C. 接受了“天人感应”学说
D. 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