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宋恕(1862-1910),近代维新思想...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宋恕(1862-1910),近代维新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指出科举考试制度下以小楷试帖取士,造成“京外风气”和“慕妍耻丑,举国若狂”,要求清廷仿日本学制,兴学育才。1907年,他出任山东编译局坐办,积极翻译出版各种教学用书及其他西学书籍,并提出“教育有直接,有间接”的理念。在他看来,学校属于直接教育,公园、阅报、音乐所、图书馆等是间接教育,“无间接之教育以为直接之辅,则虽有直接之教育,而其拒力大抵不足以胜四围反对之压力”。此外,他还主张创建“粹化学堂”,培养能够贯通古今中西文化的人才,以“欲欧侮之排去”。

——摘编自徐玉凤《宋恕与清末山东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恕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宋恕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1)背景: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西学东渐,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传入中国;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成功经验引发晚清士人的关注与学习。 (2)内容:抨击传统的封建教育方式和科举考试制度;主张学习日本学制,兴办新式学堂;翻译新型学堂教科书及其他西学书籍;强调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结合,重视发展社会教育;主张创建“粹化学堂”,培养贯通古今中西的人才。 意义:推动了传统教育体制向近代转型,有助于近代民族意识觉醒和御侮图强;启迪民智,有助于推动西学在华传播;重视培养新式人才,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 【解析】 (1)背景:根据“近代维新思想家和教育家”,根据材料“要求清廷仿日本学制”得出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成功经验的影响,并联系所学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可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西学东渐等角度分析总结。 (2)内容:根据“指出科举考试制度下以小楷试帖取士,造成‘京外风气’和‘慕妍耻丑,举国若狂’”概括得出抨击传统的封建教育方式和科举考试制度;根据“要求清廷仿日本学制,兴学育才”得出主张学习日本学制,兴办新式学堂;根据“积极翻译出版各种教学用书及其他西学书籍”得出翻译新型学堂教科书及其他西学书籍;根据“教育有直接,有间接”得出强调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结合;根据“主张创建‘粹化学堂’,培养能够贯通古今中西文化的人才”得出主张创建“粹化学堂”,培养贯通古今中西的人才。 意义:根据“要求清廷仿日本学制,兴学育才”“欲欧侮之排去”概括出推动了传统教育体制向近代转型,有助于近代民族意识觉醒和御侮图强;根据“积极翻译出版各种教学用书及其他西学书籍”得出启迪民智,有助于推动西学在华传播;根据“主张创建‘粹化学堂’,培养能够贯通古今中西文化的人才”概括得出重视培养新式人才,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12月8日,在收到丘吉尔的求援信后,罗斯福即表达了想与丘吉尔进行私人会晤的想法,双方商定于1941年3月或次月进行会晤。但后来由于双方国内事务和战争需要,尤其是1941年春季,希特勒发动了对英国传统势力范围(希腊和南斯拉夫等巴尔干地区)的入侵,直到8月9日,罗斯福与丘吉尔才在纽芬兰的阿金夏会晤。就这次会议的主题和召开的过程来看,可以说是一次“务虚”会,因为这次会议并非要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而是要发表一项阐述战争目的和战后和平目标的联合宣言。但这次会晤对罗斯福来说可谓大获全胜,最终昭告天下的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更是罗斯福思想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就英国而言,虽然美国没有同意直接参战和在远东帮助英国抵御日本的侵略,但作为一个非交战国与一个交战国共同发表联合宣言,这本身就是对英国在道义上的一种莫大支持。

——摘编自杨永锋<(大西洋宪章)与罗斯福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会晤的背景及各自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会晤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淸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通过修订总理衙门时代的旧有制度,制定一系列新的规章,建立了一支高效、稳定、正规的外交官队伍。第三,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交礼仪的制度化。第四,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人才培训机构——储才馆,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的培训并重,重视提高外交官的业务素质。

淸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成功变革得益于庚子惨败后清廷统治集团中形成的积极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的变革氛围。洋务运动时期的努力最终为清末新政时期的改革铺平了道路,新政中外务部的官员大部分“都在国外学习或在驻外使馆工作过”。中国的现代外交体制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哪里需要变、如何变必然以西方模式作为参照系,这就更要扩大中外交往以“广见闻”。一些国内重臣对推动外交体制的变革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粤督陶模在1901年提出政府要设十部,外务部位居第二;袁世凯也积极号召政府将礼仪性外交活动制度化。

——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末新政时期的外交体制变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历史学者钱乘旦历史著作《西方那一片土》中,《古代希腊文化》一文里面介绍了很多古代希腊神话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希腊社会很多特点,其中有一神话故事情节如下:希腊神话中也有地狱,地狱虽黑但不恐怖,地狱之神叫哈德斯,他抢了一个女孩,女孩非常想念母亲,她母亲是谷神,就去求大神宙斯帮忙。宙斯心软了,就去向哈德斯说情,哈德斯不同意,后经过讨价还价,最后让女孩一半时间在地狱,一半时间回母亲身边。这样,当女孩回到母亲身边时,她的母亲心情愉快,于是人间就草木茂盛,春风秋阳;当女孩回到地狱时,她的母亲悲伤欲绝,人间也就寒风瑟瑟,冰天雪地了,四季就是这样形成的。

结合世界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故事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希腊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这一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故事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1897年,清廷派李鸿章、张荫桓等人就加税一事与荚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接触,英国方面主张先裁厘(厘金税,清政府向过往客商征收的货物通过税,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中国方面则要求对方加税而自己闭口不谈裁厘,因此,这两年清廷的加税斗争没有任何进展。1902年,英国为了保证庚子赔款的偿还,与清廷进行实行切实值五抽五的谈判清廷几经犹豫,终于在《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上签字。条约规定中国首先裁撤洋货厘金,之后中国可提高进出口关税。但由于各国反对,清廷提高关税财政职能的计划,直至清朝灭亡也没有进展。

——摘编自裴洪彬《凊朝关税职能认识的变迁》

材料二 

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规定:“历年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之税率,存票、子口税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应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接着,英、法、荷等国相继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杈…中国政府遂于1928年12月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将各国于1926年同意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共有八级税率公布为第一个国定税则,并决定于192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摘编自邱松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政策》

材料三 

2002年,中国大幅度地下降了5352种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使关税总水平降至12%,2003年1月1日,关税总水平从12%降低至11%,2004年对2400多个税目的税率进行不同程度的下调后,关税总水平降低至10.4%,2005年1月1日起,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关税总水平由10.4%降低至9.9%,2006年,降低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143个税目的正常贸易税率。到2011年,将关税总水平降至9.8%,与2001年的关税总水平相比降幅为35.9%。

——摘编自张忆良《中国进出口关税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提高关税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的关税自主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1年之后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的原因。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关税政策的认识。

 

 

查看答案

美国马歇尔计划实行的两年零九个月中,美国对西欧的全部援助中有88亿美元用于采购国内货物,具体情况见表(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 为欧洲走向联合奠定了物质基础

B. 为美国过剩经济能力找到了出路

C. 使西欧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D. 缓和了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