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中国的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A. 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A. 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B. 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C.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 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
A. 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 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 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 重视国民思想启蒙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先后两次下令改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为“国语”,并且规定到1922年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由此表明
A. 胡适、陈独秀等大力提倡文学革命
B. 教育制度改革开始走向基层社会
C. 新文化运动已经深入社会的下层
D.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语体改革
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A. 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B. 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
C.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
D. 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20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
A. 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
B. 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
C. 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
D. 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