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重庆地区的工业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而来不及内...

“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重庆地区的工业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而来不及内迁的民族工业则被日军霸占、或被战争所毁。”这一状况发生于

A.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B. 一战期间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民族企业大量内迁,沦陷区的企业面临被日军侵占或摧毁的危险,故C项正确。A项,甲午战争时期我国没有民族企业内迁,主要还是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排除。B项,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短暂的春天”发展阶段,没有遭受太大的灾难,故排除。D项,解放战争时期,日本已经战败投降,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某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影响图示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B.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迅速膨胀

D. 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查看答案

“陈启沅(源)……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民族工业兴起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清政府设置工厂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目的是

A. 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C.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D. 发展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查看答案

学者萧功秦指出:“洋务运动的现代化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防卫现代化的弥散效应’,那就是,只要洋务派在军事自强运动的现代化的方向上走出第—步,他们就不得不走出第二步,他们为了保住第二步不至于前功尽弃,就不由自主地要走出第三步、第四步……现代化就是这样一个从—个点向—个面的不断弥散过程。”材料中的“第二步”应该是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创办民用工业

C.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 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查看答案

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A. 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B.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 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