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朝中期,学者杜佑在《通典》中说:“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

唐朝中期,学者杜佑在《通典》中说:“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是以食货为之首。”材料反映出唐朝亟需变革的社会问题是

A. 教化不修动摇封建秩序

B. 藩镇割据导致边患不断

C. 改革财政制度整顿经济

D. 重农抑商阻碍经济发展

 

C 【解析】 根据题干“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是以食货为之首”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政教风化的根本,在于使百姓丰衣足食,由此可以知道,唐朝亟需变革的社会问题是改革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财政经济,故C项正确. A项,题干未体现教化对封建秩序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未出现藩镇割据现象,排除。 D项,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对经济的影响,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出现这一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B.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 封建政府抑商政策的负面效应

D.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加强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何忠礼先生曾指出:“在唐朝选官制度中,除科举制外,公卿大臣也有权公荐举人,考试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做官的唯一标准。”据此可推知

A. 科举制没有改变平民的等级观念

B. 士族门第的特权有增无减

C. 科举制初立时考虑协调政治矛盾

D. 科举取士不能满足人才需求

 

查看答案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 提倡民本

B. 呼唤仁爱

C. 强调理性

D. 倡导美德

 

查看答案

1971年,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与苏联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和平与安全。该条约

A. 凝聚了不结盟运动力量

B. 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C. 影响了美苏“冷战”态势

D. 促成了中美关系改善

 

查看答案

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

A. 重工业的高速增长

B. 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C.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 注重思想政治说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