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当代学者一般都强调如图3所示的转化链:
R为基础科学研究成果,A是应用研究,D为发展,P为应用技术。这条转化链考虑了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成果,然后影响社会经济的整个过程。因此,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时,学者们通常把科学技术本身当做最初的变量加以处理。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阳明(1472—1529年)提出“心外无物”的命题,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离开人的意识活动,便不存在客观事物。他又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知”是要求“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物”是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
——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
材料二 1517年,路德(1483—1546年)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维腾堡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和路德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意义。
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 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B. 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C. 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
D. 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A. 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
B. 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
D.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三民主义
2000年后淘宝开始进入大众视线,但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人愿意使用网络购物,更多的人选择实体店购物。“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这一变化说明互联网
A. 充满虚幻和不确定性
B. 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
C. 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
D. 能够杜绝假冒伪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