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海县志》记载,珠江三角洲一带机器缫丝业起步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继之而起者,多至百数十家。”与此情形直接相关的是
A. 广州被列为通商口岸
B. 外国资本输入的刺激
C. 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
D. 新式企业的引领作用
清嘉庆十年(1805年)《大荒公禁栽烟约》记载了江西新城县烟草种植业情况:佣工者竞趋烟地,而弃禾亩。况农家妇女……今皆唯烟是务,妇不知织,布从何出?由此可知,当时新城地区
A.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B. 商业市镇空前繁荣
C. 农业生产逐渐衰落
D. 小农经济受到冲击
宋代以后,以地图为载体的知识类型形成了明确的发展脉络,这与唐代及其之前极低的地图留存率以及所载的知识缺乏传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的形成主要因为
A. 造纸术的发明
B. 雕版印刷术的推广
C. 指南针的应用
D. 活字印刷术的问世
有学者特别推崇古代中国“开明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其特征是“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这样的体制实质上
A. 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 激化了君权与相权矛盾
C. 保证了君主权力的独尊
D. 导致了国家机构的分裂
《论语》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意思是不管父亲是否正确,他责骂或责打你,作儿子的都应该在脸上挂着愉悦的神色,否则,就会伤慈父之心,就是不孝。荀子认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乃“人之大行”,可谓大孝。这说明苟子的主张
A. 丰富了民本的内涵
B. 发展了孝道的思想
C. 强调了仁爱的意义
D. 突出了德治的主张
(加试题)下图是西周时期一件青铜器,其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铭文虽然简略,但日期(甲子日)、时间(早晨)等都与典籍记载完全一致,证明了典籍记载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战确为信史。这说明
A. 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B. 解释历史需要不断更换视角
C. 确认历史事实需要多重证据
D. 考证史料需图片文献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