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A. 伦理道德是社会准则
B. 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 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D. 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汉代儒者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便是今文经,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是其阐发的主要主张。据此可知,汉代今文经学
A. 接续了孔孟的道统思想
B. 形成了训诂考证的治学学风
C. 适应了社会治理的需要
D. 奠定了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
湖南里耶考古发掘了大量秦简。简牍字体属古篆书,字体繁简有别,姿态各异。内容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这反映了当时秦朝
A. 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
B. 书写字体由繁向简演变
C. 经济发展受国家主导
D. 统治范围最远到达湖南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 道家、法家
B. 法家、墨家
C. 儒家、法家
D. 道家、儒家
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A. 诸侯各国丢弃传统文化
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 孔子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伟大人物在关键时刻能够引领时代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以说,从一九五七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所以,我们首先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了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的积极性。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和推广由广大农民创造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这样就使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由原来适应计划经济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摘自戴安林《论邓小平的农村经济改革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邓小平“首先解决农村问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的措施。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支持和推广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深远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