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西厢记》、《牡丹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游记》、《红楼梦》等。对此现象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社会普遍开展个性解放运动
B.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
C. 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
D. 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
《宋史》记载:徽宗宣和三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明代施耐庵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讲述北宋宋江等人由被迫落草、替天行道,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新型史料介入有助于厘清历史事实
B. 古代史家扬善抑恶的传统影响历史解释
C. 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D. 不同的史家对同一历史现象有不同理解
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永乐九年(1411年)规定:“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违者杖一百”。“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规定的实施
A. 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
B. 促进了官民平等的实现
C. 抑制了戏曲事业的发展
D. 取消了市民文化的娱乐性
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C. 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D. 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三字经》成书于宋代,全文用典多,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是中国古代典籍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的出现反映了
A. 宋代儒学无异于孔孟儒学
B. 宋代儒学走向普及化
C. 宋代儒学发生了根本变化
D. 宋代儒学走向思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