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微笑曲线理论”,它形象地表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世界各国企业,依据各自的要素禀赋,只完成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工作。该图反映了
A. 中端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利不断增多
B.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就业压力增大
C. 生产分工不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贫困化
D. 商品生产前端和后端国家获利不断降低
据统计,到1921年2月,苏俄工人的工资中实物工资占到了工资总额的93.7%,国家银行也被取消。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当时
A. 推行实物配给制度
B. 流通货币严重短缺
C. 国内金融危机严重
D. 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18世纪60—80年代,北美地区“人民主权”的观念经历了一个从付诸实践到走向激进,再到被抑制的发展轨迹。这一变化表明,美国建国之初
A. 直接民主的弊端充分显现
B. 背离了启蒙思想的原则
C. 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 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不公正判处死刑后,不仅不愿逃跑,仍然大谈“遵道德、重正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这表明苏格拉底
A. 坚决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 尽力挽救雅典衰退的城邦制度
C. 坚定地捍卫法律的尊严
D. 抗议雅典陪审法庭的司法不公
下表是1981-1983年我国城乡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表。这一时期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年均增长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年均增长 |
1981 | 458,0元 | 4.23% | 223.4元 | 16.78% |
1982 | 494.5元 | 7.97% | 270.1元 | 20.90% |
1983 | 525.9元 | 6.35% | 309,8元 | 14.70% |
A. 农村率先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 城市对外开放步伐晚于农村
C. 农村成为国家经济改革的重点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启
1939年,国民政府行政院下令,禁止滥用“少数民族”一词,倡导以地域来称呼边疆同胞。国民政府此举
A. 凝聚国人内部团结
B. 纠正民族歧视政策
C. 瓦解日本侵华策略
D. 实现真正民族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