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还有学者提出将四书五经束之高阁,甚至主张废弃汉字,改用世界语。随后,《新青年》杂志发表陈独秀的文章,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并表示该杂志同仁也不同意这种观点。这表明
A. “全盘西化”已成为思想文化界的主流
B. 陈独秀的思想认识开始落后于时代潮流
C. 《新青年》不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D. 知识界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存在不同认识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
A. 宗教信仰
B. 启蒙思想
C. 西方商品
D. 民主制度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A.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由此瓦解
B. 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 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人口流动
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该制度
A. 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B. 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
C.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D. 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
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A.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 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
C. 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在我国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不理政务昏庸荒怠;在朝鲜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却是被歌功颂德建坛立祠的大德皇帝。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叙述莫衷一是
B. 中、外历史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C. 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