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民国时代所处的复杂内外环境,尽管国家认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步深化,但中央政府始终权威不足,使得这一时期的国家治理在“断而不裂”的总体背景下,缺乏足够的时空保障,也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撑,而且其相关政策往往在内外部纷争中走样变形,效能大打折扣。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国家治理一部分的民国边疆治理,自然受到的关注和支持就更小,也缺乏必要的资源和人员来推进具体的边疆治理,被动因循成例者多,主动调整改革者少。当然,抗战期间民国中央政府对于边疆尤其是西南边疆大为重视,主要还是地缘环境所迫,一旦抗战结束,国内对于边政和边疆开发的讨论也随即消歇。
——袁剑《断裂政治下的边疆治理——民国时期边疆政策实践的语境与维度》
材料二 美国的边疆治理主要指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始于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首先表现在经济开发方面,面对广袤而肥沃的土地,获取经济利益成为人们长途跋涉向西推进的直接动力,当时美国政府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和政策,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西进热情。在美国西部的发展过程中,政治建设与经济开发几乎同时起步,并始终交织在一起。西部精神是在西部开发中逐步形成的,而这种精神又同时成为西部开发的精神支柱,推动西部乃至整个美国继续向纵深发展。美国的边疆治理还特别重视整合族际关系,强调盎格鲁一撒克逊文化与新的移民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影响我国边疆治理的不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边疆治理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作家约翰·史坦贝克于19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是一部伟大的美国社会纪实文学。小说梗概如下:
1933年,从监狱假释回家的乔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西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噬了的家乡。乔德一家变卖了所有的东西,换来一辆破旧卡车,一家人邀上凯西背井离乡,抱着美好的幻想横越黄沙滚滚的沙漠,到加州寻找出路。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当到达目的地时,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因为工人太多,也没有什么权益保障。种植园主们串通一气,不断压低工资,压榨农场工人,他们宁肯让成熟的梨子、葡萄烂掉也不给饥饿的穷人吃。于是,人们开始觉醒,自发组织工会进行反抗。尽管斗争失败了,但“愤怒的葡萄在人们心灵里长得饱满起来”。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既有政治家、司法官员、在法律研究领域著书立说的律学家,还有经学家。两汉律家辈出,研究律学之风盛行。西汉开国元勋之一的萧何,出身于“刀笔吏”(法律官吏),爱好法律并具有极高的法律素养。魏晋时期,律学地位和经学同等重要,成为并立的学府,官府设立“律博士”,开创了律学专门学府的先例。经过之前近七百多年的学术积累,律学发展到唐代已经完全成熟,《唐律疏议》就是由唐代一批对法律有研究的社会精英,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编纂。隋唐时期,中国律学著作为日本学者所广泛引用,在日本保留至今的法律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唐代民间律家的活动印记。宋朝时,不仅各代皇帝精通法律、重视法律,士大夫阶层也都是具有极高法律素养之人。明清时期,统治者不仅要求对国家法典《大明律》和《大清律例》进行全民讲读,也对私家注律更加重视,律学著作的种类达到了中国历史之最,律家的人数与创造力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何勤华《以古代中国与日本为中心的中华法系之律家考》
材料二 西方法律文化的传入肇始于鸦片战争之后。以留学归国的法政留学生为主体,以本土法律教育培养的法政人才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第一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他们以兼通中西法律的学术背景为出发点,从世界法律发展的最新趋势着眼,以现实批判的精神,反思当时的法律教学和学术研究,提出了一些思想观点和实际的改进方案。
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以在朝官员或在野学者等不同身份,穷毕生所学投身到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在历届国家政权的主持下,构建起一套近代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法律制度,现代的法律理念也随之传播衍生。
——摘编自刘宝东《职业法学家群体与近代中国法制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特点并分析其社会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前后推出逆全球化口号,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A. 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 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
C. 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D. 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A. 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 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
C. 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
D. 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