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世纪的拉丁文《圣经》译本后来成为罗马天主教会所承认的唯一文本。15、16世纪,欧洲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圣经》翻译活动,这些新的译本大都采自古老的希腊语文本,使用民族语言和平民语言。其历史作用主要在于
A. 复兴了古典文化传统
B. 纠正了拉丁文本谬误
C. 扩大了天主教会影响
D. 冲击了天主教会权威
普罗塔戈拉认为,法律和道德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苏格拉底认为判断法律正义与否不是凭经验或感觉,而是知识或理智。据此可知,他们都
A. 承认法律的权威性
B. 认同客观评判标准
C. 肯定人的主体地位
D. 注重对美德的追求
建国初期,我国大力发展俄语教育,数十所高校开设了俄文课程;1979年3月,教育部提出,“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但也要适当注意日、法、德、俄等其他通用语种的教育。”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教育体制的调整
B. 不结盟政策的确立
C. 国际形势的巨变
D. 适应改革开放需要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提出,开展农民运动的首要工作是“唤起贫农阶级组织农民协会”,革命当局应该“建立一种新土地政策,使耕地尽归农民”。这一认识
A. 形成于国民革命时期
B. 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表明革命重心转向农村
D. 是最早的“耕地农有”主张
下图是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的一幅漫画。画中两个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它所揭示的历史现象是
A. 清政府竭力压制革命
B. 自由民主成为时代潮流
C. 革命派与保皇派激烈论战
D. 三民主义得到群众广泛拥护
1860年后,英法等国在华设立使馆并派驻公使,清朝内部渐有遣使驻外之议。名士李慈铭指出:“我之使彼,形同寄生,情类质子,供其驱策,随其颦笑,徒重辱国而已。”这突出表明
A.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B. 崇洋媚外受到批评
C. 西方列强侵略加深
D. 中体西用观念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