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伦布发现“世界是圆的”500多年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却提出“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就等于“全球化3.0”,即全球化进程的最高阶段。在全球化3.0的环境下,地域、文化、技术、知识等一切因素都再不会成为分工的阻碍。世界变得更小,个人却变得更强大。任何人都可以是决定生产的主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比较优势来经营事业。弗里德曼提出这个结论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 世界的多极化
B. 经济的自由化
C. 经济的体系化
D. 互联网和信息产业发展
1953年艾青在《谈中国画》一文中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许多人撰文表示反对,然而这些反对文章却并未公开发表。3年后,《文艺报》刊登了俞剑华、刘桐良等批判《谈中国画》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一经提出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
A. 开拓了文艺创作新思路
B. 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
C. 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 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
下图是湖北省立黄冈高级中学的毕业证书。证书土除了盖有该中学及校长的印章外,还盖有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等8所当时名牌高校的印章。这一证书反映了
A.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社会战乱
B. 解放战争时期的一种教育现象
C. 该生已在北京大学就读的情况
D. 新民主主义教育发展的成果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该评论指新文化运动
A. 起到了文化革新的作用
B. 自下而上解放思想的弊病
C. 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
D. 其发起者其实是胡适
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新儒学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变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都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
B. 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C. 都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
D.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