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具有缺陷性原因。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候,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材料表明德国宗教改革
A. 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 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
C. 传播到广泛的社会层面
D. 产生了众多的新教教派
美国1787年宪法中央关于国家权力的划分,其思想主要源自于
A. 《哲学通讯》 B. 《论法的精神》 C. 《社会契约论》 D. 《纯粹理性批判》
《全球通史》指出,启蒙思想家最大的、直接的成就就是说服了欧洲的许多君主接受了他们的某些学说。这些君主仍然坚持他们以天赋之权进行统治的理论,但是他们己改变了关于其统治目的的思想。作者认为启蒙思想
A. 为欧洲爆发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B.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君主的执政理念\
C. 促进了工人运动在欧洲的发展
D. 促使所有欧洲国家实行社会转型
被恩格斯誉为“从此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是
A.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