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年来,孟氏宗亲联谊会、郭氏宗亲联谊会等在德州成立并加强了宗亲联谊,全力推进人谱...

近年来,孟氏宗亲联谊会、郭氏宗亲联谊会等在德州成立并加强了宗亲联谊,全力推进人谱登记和家谱的续修工作。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度

D. 内外服制度

 

B 【解析】 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故B正确;分封制是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的制度,与注重血缘关系的家谱无直接联系,排除A;礼乐制度是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与注重血缘关系的家谱无直接联系,排除C;内外服制度是夏商两朝一种维系中央集权和部落联盟的政治体制,是西周分封制度的雏形,与注重血缘关系的家谱无直接联系,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是时代的语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镜花缘》是清代作家李汝珍(约1763—约1830)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书中的女儿国,想象有那么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这部小说写的是海外奇谈,实际仍然以成仙得道为最终目的,而这些女才子最后聚到一起竟然是为了一场科举考试,最终目的是还权于夫,显示天朝上国的威权,而且这些才女满脑子之乎者也纲常伦理。整个小说还处在天朝上国的富庶与道德优越的框架内。

——据宁蒙《鲁宾逊的漂流与镜花之缘》

材料二:英国作家笛福(1660—1731)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小说梗概如下:主人公鲁滨逊出身于英国商人家庭,渴望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一次出海,中途船只失事,流落荒岛28年。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孤身与大自然搏斗,终于创造了生存条件,并从一群来到岛上的野人手中救下一个土著为仆人。整个小岛成为他的领地。

——据《辞海》等整理

(1)概括材料一中作品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局限性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鲁滨逊在海外荒岛建立领地的行为反映了近代早期的何种重大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现象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则材料反映的时代精神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成果的累积上,其中在人类物质文明的累积中,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的果积和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都是思想解放先导作用的客观成果;而在人类精神文明的累积中,人类语言文字、伦理道德、社会凤尚乃至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进步,也直接导源和得益于思想解放的促动作用。可以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以思想上的解放理论上的创新为先导的。正是由于思想解放所导致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创新和转型

——刘相等《人类思想解放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2016年,新中国的年轮已刻上六十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也有辉煌灿烂。有的评论者曾将六十多年来的历史分成两半,“前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

——郭沫若《新华颂》1953年

材料二: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上世纪80年代初,侯永禄所在的陕西合阳县开始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一些群众听说后惋惜地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退到解放前”.甚至有位退伍军人慨叹”领导们把咱这一代农民做了实验田了!”侯水禄在日记里写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他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三十年新中国为何能够收获民心?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后三十年分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是“一夜退到解放前”,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就是好”?

(3)据材料四,指出后三十年中国除收获美元外还收获了什么?

 

 

查看答案

17、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具有缺陷性原因。

 

 

查看答案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