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以此判断时代的主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及典型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1)策略:师夷长技以制夷;表现:打着自强求富旗号,兴办洋务运动。主题:救亡。 (2)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成果:维新思想。 (3)介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事件:五四运动。 (4)特点: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角度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再从地主阶级洋务派自强求富、兴办洋务运动等方面回答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再从救亡的角度回答时代的主题即可。 (2)本题据材料二“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等方面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再从维新思想的角度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 (3)本题据材料三“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毁了中国的传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方面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再从五四运动的角度回答典型事件。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被动到主动、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等方面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捕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捕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蕴含着许多治国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认为为政的关键。由此,推断他提出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作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无“善治”的原因。

(4)上述材料为统治者治国理政提供了哪些借鉴?

 

 

查看答案

下图为1819年德国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雪中的修道院墓地》。它虽然在透视上很准确,但画面的场景仍然超越现实:光线太过完美,教堂过于雄伟,周围的森林过于对称,而且葬礼队伍也走的不是地方(葬礼不会发生在废墟中)。该作品

A. 体现出画家对理性的崇尚

B. 反映出科技进步的深刻影响

C. 表达了画家对社会的赞美

D. 表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查看答案

从国外的Uber、Lyft到国内的滴滴、快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打车软件,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这反映了

A. 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变

B. 互联网技术超过前代

C. 信息技术普遍被应用

D.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查看答案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道:“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A. 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 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C. 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D. 开创物理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研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