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后至二战前,美国孤立主义既受到美国传统的根深蒂固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后至二战前,美国孤立主义既受到美国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受到二三十年代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孤立主义不仅挥之不去反而发展至顶峰状态。但随着美国国力和国际格局的改变,孤立主义外交已不再适合美国的国情,

1941年12月7日,日本在珍珠港,以极小的代价给美国太平洋舰队造成了沉重的损失。日本的炸弹不仅炸沉了港口里的军舰,也彻底炸毁了孤立主义的思想堡垒。珍珠港事件第二夭,当罗斯福到国会怒斥日本的袭击,同时请求国会承认美国进入战争状态时,他的要求在一小时内就获得认可。珍珠港的事实证明了,传统的孤立主义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也无法再维护美国的切身利益,美国不可能再置身事外。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几乎摧毁了孤立主义在美国的民众基础,极大动摇了政治基础,国际主义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美国孤立主义阵线被彻底冲破。

——摘编自《论二战期间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外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

 

(1)原因:传统上美国孤立主义思想根深蒂固;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了大萧条,美国无暇顾及国际事务;一战破坏巨大,美国民众反战情绪高涨;战前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侵略侧重于非洲和远东等地,没有从根本上危及美国的经济利益。 (2)影响:使美国外交思想发生转变,从孤立主义转向国际主义;有利于维护美国的利益,美国最终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外交的原因,以及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外交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美国孤立主义既受到美国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受到二三十年代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等信息,从美国孤立主义的传统、经济危机导致大萧条、美国民众反战情绪高涨,以及战前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侵略侧重于非洲和远东等地,没有从根本上危及美国的经济利益等方面来回答。 (2)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珍珠港的事实证明了,传统的孤立主义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也无法再维护美国的切身利益,美国不可能再置身事外”“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几乎摧毁了孤立主义在美国的民众基础,极大动摇了政治基础,国际主义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并联系二战的有关史实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左宗棠

材料二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1866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初十),左宗棠在福建设立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

——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左宗棠力保新疆的原因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位列四大名臣的原因并加以评价

 

 

查看答案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娼妓毒品等封建随俗文化依然存在,对社会风尚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党和政府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大众广泛参与的陋俗文化改造运动。

人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强制废除娼妓制度;制定了《关于严禁鸦片流毒的通令》,开展禁毒宣传,成立了禁烟机构,没收毒品,查封烟馆,国剿毒犯。“把妇女的彻底解放看作重要目标”,《婚姻法》明确规定“妇女在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倡导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生产,废除包办婚姻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重视女子教育,提高女童入学率,对成年妇女,通过扫盲班、识字班,摘掉文盲的帽子;倡导殡葬改革,实行火葬,改变传统殡葬仪式繁琐,浪费资源的弊端;清理毒害的图书,增加出版通俗读物和少年儿童读物等

——摘编自范小方、童学《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初期社会风尚的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风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风尚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结束后,从生产关系看,美国已经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从身份地位看,美国从“两极”变成了“一超”;从时代特征看,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让位于和平发展的时代。面对如此巨大的内外环境变化,美国本应顺势进行新一轮体制性变革,但克林顿醉心于新经济带来的繁荣和赢得冷战的胜利感,没有改革的动力;小布什遭遇“9·11事件”,丧失了改革的时机,并因为错误的战略选择陷入“两场战争一场危机”;美国人民忍无可忍,终于把改革的希望寄托于高呼“变革”的奥巴马,但他有心无力,八年下来,“奥巴马新政”终究雷声大雨点小,绝难算得上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失败

——据袁鹏《美国需要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

解读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运用除材料以外的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改革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20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浏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各自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的“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载于2018年3月9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站,题目是《自筑壁垒》,它从深层次说明了

A. 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

B. 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矛盾突出

C. 当今世界单极格局仍不可动摇

D. 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