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49要1957年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及构成情况(单位:所)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高校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大思想理论是引领中国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思想要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图一 图二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邓小平理论-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并说明中国人民地位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技发展研究后指出:(16世纪前)中国人在科学技术发展上的确非常伟大,除”四大发明”外,还有许多发明。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一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材料三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以上材料均出自《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四 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逐步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类先后在18世纪后期进入” ① “,19世纪晚期步入” ② “,20世纪末跨入” ③ “。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文化两方面回答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英国此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材料四中的空白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材料二 康德在他的《什么是启蒙》(1787年)中说:”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良变为革命。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启蒙运动是工业化的前奏,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200多人。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美国的独立和建国是英法启蒙运动的扩大实践。
——摘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百家争鸣相比,启蒙运动的主要不同。
1960年美国举行大选,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当时,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展现在荧屏上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因疾病缠身,显得老气横秋神情疲惫。最终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这反映了
A. 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本质
B. 民主党比共和党更得人心
C. 科技发展影响了政治生活
D. 电视辩论决定了大选结果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名作《呐喊》,画出了流动的河水与天空的形状,造成一种游动与飘忽的动态,给人以不安感,似乎是一场”噩梦”的再现,象征着人们彷徨忧惧恐慌的情绪。下列作品与蒙克风格相似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