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

“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

A. 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B. 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

C. 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D. 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

 

A 【解析】 材料中“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说明军机处不但组织严密,政令的执行也比较隐蔽,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参与决策的信息,故B错误;C和D项均于出来主旨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内史杂》明确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汉代文献中更是记载道:“公府椽(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这反映了秦汉时

A.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B. 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

C.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 三公九卿间既配合又牵制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日本公司常常争取荣耀和威信,工厂管理者认为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这种态度直接来源于统治日本很多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1878年,日本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份约占20%多一点,地主经济则不到18%,个体经济约占60%,1893年,资本主义经济的比重上升到35%-40%,个体经济的比.重约占45%左右,地主经济也有所发展,但在比重上则降至17%以下。

——吕方和《简论明治维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政府扮演“中心角色”主要措施,概括日本工业化发展的独特性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政府在“原始积累”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查看答案

回顾欧洲联合的历程,引发人们不少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随着欧洲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西欧各国都清一色地成为民主国家,这使得各国政治生活上更加紧密,价值观上更加接近。而且,民主共和制度是联合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在民主体制下,才能形成协商、妥协和宽容的作风.

——(郭华榕、徐天新主编《欧洲的分与合》

材料二  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简表

——-摘偏自《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英国与欧盟的那些事》

请回答:

(1)据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西欧在二战后走向联合的客观条件。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世界史的真正展开始于人类对茫茫大海的全面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又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航海条例》使英荷之战不可避免,英国在战争中捕获了1700条荷兰商船,从而大大地扩充了英国的船队。

——摘编自《英国通史》

材料二  物质资料生产的需要是航海和航海科技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动力;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航海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军事、战争的需要是航海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其他相关科技的发展是航海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航海从技艺逐步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从帆船时代进入机动船时代,从地文航海和天文航海时代进入电子航海时代。

——《航海技术辩证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航海条例》带来的影响。

(2)以近代英国为例,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证“航海与科技发展的动力”。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

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

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碎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孔子遂行,反乎鲁。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欧洲人经过马可•波罗以至明代西洋传教士的报道,知道东方有一个庞大的国家与复杂的文明。由于这些报道,都是选取中华文明足以称道之处,因此……尤其是启蒙运动的学者……对东方的中国常多溢美之词,…,…这一阶段过去了(18世纪以后),欧洲对东方的知识也比较清楚了,他们对中国文明的评价遂转了一个大弯,由称颂一变为轻视。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三  即便20世纪的中国不断试图摒弃孔子;但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孔子又常驻心间。他提倡忠孝礼义,因为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及宇宙的和谐。……无冕之王孔子,是对其人民的命运影响最深远的人之一。而他的人民却往往最忽视他思想的深邃以及伦理的本原:那就是建立在经验与学习之上的责任与关怀。

——(法)瓦尔特:《中国史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齐景公对孔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儒家思想和时代特征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文明曾先后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角度分析其原因。

(3)举例说明20世纪的中国曾“试图摒弃孔子”。据材料三,说明21世纪的中国人对孔子的态度及不足之处。

(4)据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们接受思想的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