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盛宣怀上折直言银行之便利,认为“英、法、德、俄之银行,流通一国之财货,而得国家之保护…善于中国之票号,乃商务枢机所系。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材料强调
A. 清政府支持创立华资银行
B. 外资银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C. 华资银行可抵御列强经济侵略
D. 传统票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在自传中说:“生产福特T型车需要7882个独立工序,其中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壮的人’;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人,2367个由一条腿人,715个可由独手的人,10个由盲人来做’。”这反映出
A. 福特不仅是实业家也是慈善家
B. 现代化机器生产对身体损伤大
C. 流水线生产降低了对人力要求
D. 机器完全取代人类成为主导者
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 实行重农抑商
B. 增加财政收入
C. 抑制土地兼并
D. 打击豪强势力
勃兰特政府上台后,改变了之前西德政府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改善同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外交关系,先后签订了《莫斯科条约》(1970年)《华沙条约》(1970年)《基础条约》(1972年)《布拉格条约》(1973年),并与苏联等9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说明
A. 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B. 民主德国外交出现自主倾向
C. 西德谋求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D. 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消失
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D.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83年,中共中央提出:说到统一,有一个用什么“统”的问题。照我们的意见,就是用一个国名、一个首都来“统”,其余都可以维持现状不变。就是说,既不要用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去“统”,也不要用台湾的现行制度来“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共中央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B. “一国两制”下台湾内部事务不变
C. 台海两岸已实现了自由通商
D. 中国反对美国干预海峡两岸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