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在现实的拯救和解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重新投身于改变现实的活动中。”李平晔教授评价的近代事件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期被一路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与此相关的关公戏经久不衰。关羽地位的提升反映了
A. 儒家吸收佛教思想发展
B. 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倾向
C. 理学价值观的广泛传播
D. 佛教因中国化兴盛不衰
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B. 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C. 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 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
苏俄(联)一位国家领导人曾说:“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经济遭到空前破坏”主要是由于经历了卫国战争
B. “资本的帮助”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为得到“资本的帮助”,国家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D. “资本的帮助”有利于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20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国家采用了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
C. 国情差异决定各国必须采取市场经济体制
D. 市场经济体制是战后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C. 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D. 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