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张当年台胞回内地所持的台胞证。新华社在1987年11月4日播发的稿件中记录了台胞证首次签注的场景:“两天来已有100多名在香港中旅社取得赴大陆新的旅行证的台胞,分别从海、陆、空三路经广州分赴各地探亲”。此证此景说明
A. 九二共识是这一情景的重要推力
B. 反映了两岸互访的迫切心情
C. 两岸同属一中已成为双方共识
D. 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相互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差别不大
C. 实事求是是世界各国治国需要遵循的原则
D. 不同的人治理国家的方式不同
台湾学者张玉法指出,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
A.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 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 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
D. 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的广州民夷冲突中,由夷人肇事的冲突占81.8%,每个冲突都有明晰的事故原因,也并未因此而发展为群体性的抗夷事件。鸦片战争后近10年间,华人无故袭击夷人的事件占87.5%,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的比例达50%。这一变化反映出
A. 中国民众的传统心态受到冲击
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 中国民众的近代民族观念形成
D. 清政府借民夷冲突维护统治
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东西方
A. 科技发展水平不同
B. 文化间的交流加深
C. 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D. 政治体制本质差异
恩格斯说:“启蒙学者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对启蒙学者的“非常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A. 一切已有的认知都是不正确的
B. 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C. 理性法庭的裁决是不可质疑的
D. 人要充分运用理性去判断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