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其中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历史解释,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家国情怀,是学习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十四年抗战示意图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
——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2007年第三版)
材料四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时空观念分析中小学生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2)比较材料二、三的不同之处,并对其不同之处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请为实现未来中华民族更伟大的复兴提出建议。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指出:“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反映了
A. 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对手
B.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 世界由两极格局转为多极格局
D. 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 一国两制
B. 全方位开放
C. 民族平等
D. 从实际出发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到:“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材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是
A. 坚持一个中国、实现国家统一
B. 坚持国共两党谈判为首要前提
C. 坚持扩大两岸人民间的直接往来
D. 坚持和平解决、同时不放弃武力
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请指出有几个错误。卡片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卡片2: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卡片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卡片4:《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恩格斯这一观点
A.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先进性
B. 反思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
C. 认清了生产力发展具有必要性
D. 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