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美国军售演变的趋势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美国的中立法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始于1875年的使节制度是晚清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转变的标志。1876年清政府制订了《出使章程》,之后,又按照传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制定了外交使节的出使行为规则。清政府的驻外使节是由内外大臣及督抚随时个别保荐,不需要严格的专业训练,也不讲求外交专业的素质。驻外使节是皇帝饮差,代君行权,外交非他们的本职,只是临时的任务。驻外使节三年一任,在卸任回国后,常常不在外交领域任职。虽然清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采用了近代西方的使节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四,其社会效应令人惋情。
——摘编自危兆盖《清季使节制度近代化前期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晚清使节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使节制度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国之旅》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奥森纳撰写的考察报告,曾获得2007年度法国“经济图书奖”。该著作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内容简介如下:
进入18世纪,欧洲人开始钟情于棉织品,刚刚发明纺织机械的英国人决定来个接力赛,曼彻斯特和周边地区遍布的纺织厂急需原料,为此,在北纬37度以南英属美洲殖民地的所有地区都种植了棉花。要收摘棉花,就需要人手,于是第一次世界化自行组织起来,非洲也不幸地加入了这场集体舞。一百年过去了,美国获得了独立,但并未停止向欧洲旧大陆供应棉花。19世纪中期,一个难能可贵的道德思考在联邦政府中荡漾,联邦政府想取缔南方各州的奴隶制,南方断然拒绝,并决定从联邦中分裂出去。众所周知,一场战争接踵而至。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简介中提取一个反映世界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说明它与“棉花”的关系,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简要说明关系,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至18世纪,中国加入到世界革命之中,在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兴起了一些商业都会。在富商大贾中,“儒商”人数明显增多,商人素质提高,社会责任心加强,产生了商人文化,如尊崇子贡、范蠢等富商典范,以“诚”、“信”、“义”等作为经商准则。唐宋以来,中国传统贱商、轻商观念有了明显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还诱发了商业资本渗入到城镇和乡村的生产过程,如福建崇安盛产茶乌梅、姜黄、竹、纸等,这就吸引了众多客商携资到此,列肆应工组织生产。
——摘编自唐文基《16到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16世纪西欧的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了扶持和保护政策,如法国的重商主义政策和英国的圈地运动,都有益于商业发展。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更是把市民、商人从天主教的禁欲主义枷锁中解放出来。17世纪英国的“农业革命”完善了农牧混合经济,促进商业更高层次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流动的人口又给某些地区带来了新的技术,并与当地经济结合,创造了有效的商业行为和更高的商业利润。如16世纪中叶,英国利用尼德兰移民的力量,成功地生产了“绒线布”,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17世纪西欧各国积极投入到世界贸易竞争大潮,特别是英国,制定优惑政策,成立各种海外贸易公司,开拓世界贸易。
——摘编自王素琴《对西欧封建商业迅速跨越资本主义门槛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呈现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至17世纪西欧商业迅速向近代转化的原因。并说明与西欧相比影响中国商业革命转型的因素。
1940年,英国内阁建议法国政府:“在国防、对外政策、财政和经济方面建立共同的机构”。1944年7月,法国抵抗运动组织发表《欧洲抵抗运动声明》,主张建立一个凌驾于各国政府之上的欧洲政府、军队和法庭。这说明战后欧洲联合得益于
A. 法国和联邦德国之间和解
B. 美苏冷战对峙的国际局势
C. 英法两国对战争深刻反思
D. 战时英法盟国的共同目标
1878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向帝国国会提案,要求实行关税改革,并对粮食和工业品征收高额进口税。次年帝国国会以217票对117票通过了提高税率的新关税法则。这表明德国
A. 内阁宰相拥有一定立法权
B. 农业基础薄弱缺乏竞争力
C. 意在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D. 提高关税以应对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