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A. 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 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
C. 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
D. 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
宋代花鸟画家甚至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于画某一种花果、某一类鸟。他们不断观察、研究,“格物致知”,用精细的笔法画出大自然中美丽的生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物我合一是宋代画家的最高境界
B. 宋代画家以文人画展示个人性情
C. 宋代花鸟草虫画基本以写实为主
D. 理学塑造了宋代画家的工匠精神
贞观十七年,因地方大旱,朝廷派遣十七道巡察使巡查地方。此外,唐前期还设有诸道采访使、观察使、宣慰使、市舶使、海运使、户口使等几十种官职。这种措施的盛行,表明
A. 唐朝地方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B. 唐代统治者分散了地方的权力
C. 唐代重视地方制度的建设
D. 藩镇的存在分化了地方的事权
1956年,陕西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对宗族小子的一次诰命:“余其宅兹中国(西周都城成周所处伊洛流域的中原地区),自之乂(治理,安定)民。”此铭文表明周成王旨在
A. 完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 解决周的大地域控制难题
C. 禁止在殷商旧地大行分封
D. 密切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人教版历史选修1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日两国是如何解决当时社会危机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
(3)据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评价变法的视角及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