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主张,“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

董仲舒主张,“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这一主张传承了

A. 孔子的民本思想

B. 荀子的治国思想

C. 孟子的义利主张

D. 墨子的兼爱思想

 

B 【解析】 西汉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材料“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体现重视赏罚,是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融合,与荀子的王霸并用的治国思想一致,故B正确;孔子的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孟子的义利主张与“庆赏罚刑”的主张不符,排除AC;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互相关爱,不涉及“庆赏罚刑”,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荀子·王霸》曰:“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商鞅之法推行“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这表明战国时期

A. 官僚政治已出现

B. 实用人才得到重用

C. 社会流动性加快

D. 兼并战争作用明显

 

查看答案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yú)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世贞,明朝一代名臣。他少年有才名,史藉称“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五,咏宝刀诗,师为之避席”。隆庆元年(1567年),王世贞被起用为大名副使。大名风俗,逢婚丧之事,姻族相聚吃喝,“多者匝月不止”。置办一次,“而中人之亏去半矣王世贞到任,定婚丧礼,力求简约。大名府下属州、县十一个,真定府三十多个,但“以军兴论供输,則大名与真定等”,极不平等。经过王世贞力争,“乃不果增”。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王世贞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邵阳。在任期间他“为纠劾贪讥,咨访将才,刷军政,清屯田,郧遂隐然为重镇此时,张居正当国,王世贞对张居正改革是支持的,“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但张居正的骄横跋晨,他又极为反感,“臣道太盛,坤维不宁”。张居正的妻弟导江陵今,王世负“论奏不少贷”。万历十五年(15S7年),王世贞辞官回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世贞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世贞的为官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战初始,统治集团为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尚能推行立宪政治,接受社会民主党右派提出的所谓“民族民主主义”新路线……然而,战事的一再失利与国内的反战情绪,使“民族民主主义”新路线和帝国宪政再也难以维持了。兴登堡、鲁登道夫执掌军权以及“兴登堡纲领”的发布,标志着在德国公开实行军事专政。

1916年8月底,最高统帅部以发布战事命令的形式公布了鲁登道夫起草的“兴登堡纲领”。其中心思想是,实行“军部独裁”。纲领规定:推行“强制措施”,加快军火生产,增加劳动强度,抽调工人上前线。为保证“兴登堡纲领”的实施,1916年11月1日建立了由格伦纳中将领导的军事管理局,控制德国本土、被占领区和一部分帝国盟友的经济。这是最高统帅部企图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干预、对全国人民的专制统治来保证最高军事纲领的贯彻。

——摘编自孙柄辉、郑寅达编《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兴登堡纲领”出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兴登堡纲领”的特点和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初六日,大臣戴鸿慈等上书,提出中央地方官制应当以日本为借鉴,吸取各国的长处。“中国今日欲加改革,其情势与日本当日正复相似,故于各国得一借镜之资,实不啻日本得一前车之鉴,事半功倍,效验昭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十九日厘定官制大臣提出地方官制改革大纲,征求各省督抚的意见。除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端方外,各省复电先后到齐。在官制改革过程中关于司法体制的改革成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同时,清政府也分别于颁布施行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各级审判厅试办暂行章程》和宣统元年(1910年)的《法院编制法》,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法律指导。但是,这样的改革也招致各种陈旧势力的反抗,很多官员纷纷上书反对官制改革。

——摘编自左媞《浅谈清末司法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官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官制改革成效不大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