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欧阳修在一篇祭祀亡友的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

欧阳修在一篇祭祀亡友的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形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公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这反映了,当时

A. 理学关于世界本体论的阐释

B. 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

C. 统治者关于政治权力的加强

D. 史家关于修史权力的维护

 

B 【解析】 根据材料“不与万物公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可知,当时文人比较重视人生的精神价值,故B项正确;世界本体是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文中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权力,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修史的问题,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这说明

A. 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

B. 儒教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

C. 城隍信仰空间不断的得到拓展

D. 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

 

查看答案

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利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 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

B. 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

C. 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

D.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查看答案

董仲舒主张,“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这一主张传承了

A. 孔子的民本思想

B. 荀子的治国思想

C. 孟子的义利主张

D. 墨子的兼爱思想

 

查看答案

《荀子·王霸》曰:“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商鞅之法推行“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这表明战国时期

A. 官僚政治已出现

B. 实用人才得到重用

C. 社会流动性加快

D. 兼并战争作用明显

 

查看答案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yú)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