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特点和功效容也有差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的基本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二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当时诸如布鲁日、阿尔伯蒂和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昊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废除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改革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这说明
A. 看到科举制存在的弊端
B. 改革只注重品行和学识
C. 否定了科举制度的存在
D. 认为地方教育大有发展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引材料说明
A. 北魏当时的保守势力非常强大
B. 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C. 南伐比起迁都具有更大的阻力
D. 高祖与各大臣都主张南迁洛阳
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些变革意在
A. 强化血缘亲疏关系
B.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C. 构建官僚等级秩序
D. 延续百家争鸣的影响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中对出身所做的调查:
这说明:
A. 世卿世禄制度彻底消失
B. 平民成为官员主要来源
C. 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
D. 社会阶层流动日趋频繁
公元前7世纪一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的科林斯、阿哥斯、麦加拉、西基昂、雅典等城邦,都出现过僭主政治,僭主政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克利斯提尼为防范僭主制,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了五百人议事会
B. 实行陶片放逐法
C. 按地域划分基层组织
D. 设十将军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