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党和国家先后进行了七次行政机构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由之前的100个减少到61个,国务院各部委人员由5.1万人减少到3.2万人,部委负责人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由原来的35.5%提高到52%。新增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将商业部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粮食部合并,组建新的商业部;将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对外贸易部合并,设立对外经济贸易部;将农业部、农垦部、国家水产总局合并,设立农牧渔业部等。
其主要内容是合理配置职能,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摘编自1982年《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80年代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80年代政府机构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县人。1858年,参加童生试未中,赴上海学习经商。次年入洋行工作,充任买办,后积累大量资金,入股洋务民用企业。1882年,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带领国家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其间,逐渐产生维新思想,并于1891年基本完成《盛世危言》一书。辛亥革命后,混乱动荡的政局使他的改良思想屡次受挫,遂倾主要精力办教育。他主张广设学校,全面改变教学内容,以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既有观念。郑观应注重家风家训,特别强调知足与慈善,要求把德行为上、慈善为怀的家风传承下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近代国人追求进步的案例,蕴含了“个人与社会”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头巾是宋文人代士大夫的至爱,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尤其是以某一名士所戴头巾命名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宋代理学创立人程颢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天地,如林景熙诗曰:“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在《历代名臣像》中抗金英雄岳飞就是头束幅巾、身着圆领斓衫的儒将形象。因此所谓“儒将”和“儒帅”,便成为宋人品藻军事将帅的一和审美风范。
——摘自竺小恩《论宋代服饰文化的儒雅化趋向》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內,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民国服饰习俗的变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服饰文化出现儒雅化趋向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初服饰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变迁的认识。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这一调整
A. 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
B. 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C. 扩大马歇尔计划的范围
D. 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1921年夏,苏俄开始取消国家对企业的供应,企业自己到市场去采购资料,其活动严格建立在经济核算、自负盈亏、经济独立的原则之上。亏损和不盈利的企业(主要是前几年与生产军工产品有关的)则关闭或暂时停业。这种做法
A. 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 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
C. 背离了计划经济的轨道
D. 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马克思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高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巨大的城市”的形成。主要基于
A. 商业革命,贸易中心转移
B. 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城市
C. 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发展
D.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地位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