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十四年始设巡抚,初期仅为督理税粮、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后来也执掌军事。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可出抚地方、节制三司。这表明巡抚的设置
A.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B. 有利于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
C. 削弱了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五月,下了“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的诏令。唐德宗贞元四年(788)二月,再次下诏:“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这从侧面反映了
A. 市民与政府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 城市市政建设工程破坏相当普遍
C. 资本主义萌芽大量存在
D. 坊市制度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得知他派出去寻访长生不死药的术士(韩众、徐巿、侯生、卢生等人)逃跑,命令抓捕这些术士,术士们互相揭发,又牵引出460多人。秦始皇盛怒之下将他们处死,史称“坑儒”。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 “焚书”直接导致了“坑儒”事件的发生
B. “坑儒”可能与历史史实之间存在差异
C. 秦朝中央政府内部斗争激烈
D.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礼记》记载:庭中的照明火炬使用一百个,这是从齐桓公开始的。奏《肆夏》迎宾是诸侯之礼,如今大夫也奏《肆夏》迎宾,这是从晋国大夫赵武开始的。这反映
A. 春秋时期普遍盛行奢靡之风
B. 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C. 齐国和晋国率先废除分封制
D. 周天子不再是天下共主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党和国家先后进行了七次行政机构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由之前的100个减少到61个,国务院各部委人员由5.1万人减少到3.2万人,部委负责人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由原来的35.5%提高到52%。新增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将商业部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粮食部合并,组建新的商业部;将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对外贸易部合并,设立对外经济贸易部;将农业部、农垦部、国家水产总局合并,设立农牧渔业部等。
其主要内容是合理配置职能,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摘编自1982年《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80年代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80年代政府机构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县人。1858年,参加童生试未中,赴上海学习经商。次年入洋行工作,充任买办,后积累大量资金,入股洋务民用企业。1882年,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带领国家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其间,逐渐产生维新思想,并于1891年基本完成《盛世危言》一书。辛亥革命后,混乱动荡的政局使他的改良思想屡次受挫,遂倾主要精力办教育。他主张广设学校,全面改变教学内容,以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既有观念。郑观应注重家风家训,特别强调知足与慈善,要求把德行为上、慈善为怀的家风传承下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近代国人追求进步的案例,蕴含了“个人与社会”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