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戴高乐不仅坚决反对超国家的一体化,而且明确提出要...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戴高乐不仅坚决反对超国家的一体化,而且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欧洲人的欧洲”。所谓“欧洲人的欧洲”,其寓意异常清晰,就是要在欧洲建设中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严格地说,美国并不反对欧洲建设,因为一个强大统一的欧洲毕竟是美国可依托的力量。当然,前提是欧洲建设的任何一个步骤和目标都应该纳入以美国为领导的“大西洋体系”中。但这却是与戴高乐主义不相容的。在戴高乐主义关于“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里,不仅排斥美国,而且也排斥本该属于欧洲地理范畴、但却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在戴高乐眼里,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是想安插在欧洲共同体内的一个“钉子”,一匹“特洛伊木马”,他不能允许美国利用英国乘机插足欧洲。

——摘编自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战后初期英法友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戴高乐的“欧洲人的欧洲”政策。

 

 

(1)美英特殊的外交关系;两极格局的影响;英法传统矛盾;法国立足大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英国传统孤立政策的影响。) (2)有利于提高法国的政治地位,扩大其在欧洲的影响力;推动欧洲走向联合,利于欧洲稳定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反对纳入英国,欧洲联合代表性不足;反对超国家一体化,对欧洲长远发展存在不利因素。(需从正反两面说明) 【解析】 第(1)题,需要结合史实正确解读当时的历史信息。根据法国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和“不仅排斥美国,而且也排斥本该属于欧洲地理范畴、但却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等内容,结合所学英法在英法战争等事件中存在矛盾,英国在历史上长期奉行大陆孤立政策企图提升自己在欧洲的地位,且在战后英国追随美国的政策,都使得法国对于英国存在敌意,因此推出美英特殊的外交关系、英法传统矛盾、英国传统孤立政策的影响。根据“坚决反对超国家的一体化”推出法国立足大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并不反对欧洲建设,因为一个强大统一的欧洲毕竟是美国可依托的力量”结合史实美国利用西欧牵制苏联,推知两极格局的影响。 第(2)题需要结合第一题的分析和材料进行解答。根据“法国立足大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推知有利于提高法国的政治地位,扩大其在欧洲的影响力;根据“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推知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根据“要在欧洲建设中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推出推动欧洲走向联合,利于欧洲稳定发展。在评价问题的时候,请注意结合唯物史观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价,为此根据“坚决反对超国家的一体化”,推出反对超国家一体化,对欧洲长远发展存在不利因素;根据“排斥本该属于欧洲地理范畴、但却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推知反对纳入英国,欧洲联合代表性不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2年宪法的创制过程,实际上伴随着一次较为全面的宪政改革。1978年宪法虽然也体现了一些宪政的要求,但宪政要素严重残缺。以1954年宪法为主要参照,全面修改1978年宪法,一些十分重要的宪政原则或要素被较为系统地贯彻到了八二宪法的文本中,其中包括:宪法在中国整个行为规范体系中的至上性、违宪必究;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充实保障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和对国家机关及其官员的批评权等基本权利;取消公民必须拥护中共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等不合理义务;完善代议民主制即人大制度;重新确定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等属于司法独立范畴的要求;将军队领导体制纳入宪法;规定办理刑事案件有关国家机关间相互制约,部分打破了社会主义宪法不敢规定相互制约的禁忌

——童之伟《八二宪法与宪政》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82宪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宪法创制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到外国的压迫。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贮藏地。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因此,同中国帝国的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多元化的体制诸因素,都使日本比中国更易遭受西方的入侵,且能更快地对这一入侵做出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至少从两个层面予以论证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铁钱与铜钱的比价根据记载似乎在10:1,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

材料二  交子本由四川民间百姓发行,发行者不久财衰,交子不能兑现,就发生了诉讼。朝廷下令将百姓发行的交子收归官营,以朝廷财力支持交子的流通和价值的稳定,交子就形成了官方发行的纸币。初期交子的价值十分稳定,有效地支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末期,为了攻打西夏而大量增发交子,使交子的流通数量远远地超过了法定的限额,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引,以增加百姓对纸币的信心。

——摘编自石俊志《中国货币法制史话》

材料三  民国初年,北京国民政府曾铸造银元以为国币,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币制混乱的问题。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实行法币政策,实行白银国有,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定为法币。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北宋交子和民国发行纸币产生的相同影响。并结合两种货币最终消亡的命运谈谈对纸币的认识。

 

查看答案

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是

A. 《红与黑》

B. 《人间喜剧》

C. 《老人与海》

D. 《巴黎圣母院》

 

查看答案

美国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被戏称为“和事佬”。这是因为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体现了

A. 分权制衡原则

B. 妥协让步原则

C. 维护统一原则

D. 联邦共和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