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仲富兰在《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中写道:“唐代以后,特别是宋代市民生活的繁荣,使一向带有神秘色彩的岁时节日逐渐世俗化,民间节日向着民众休息和娱乐的方向发展。”导致宋代节日世俗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繁荣的市民生活
B. 宋词的推波助澜
C. 发达的商品经济
D. 宽松的文化氛围
南宋时期,继承程朱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繁荣
A. 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B. 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
C. 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 D. 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
在唐代,有人认为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B. 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抵触
C. 儒家伦理不被社会所重视
D. 佛儒两教思想出现融合趋势
八柱国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权力中枢,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八位柱国大将军排序的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周书》(唐代) | 宇文泰、李虎、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
《文献通考》(宋代) | 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
《资治通鉴》(宋代) | 宇文泰、元欣、李弼、李虎、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
A. 八柱国人员组成基本上可以确定
B. 《周书》距离当时最近,可信度最高
C. 文献记载不同,历史真实无从考证
D. 文献记载具有较大随意性,不足为信
廖伯源在《昌邑王废黜考》里写道: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干一三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
B. 历史叙述
C. 历史结论
D. 历史解释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