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A. 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 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C. 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D. 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1937年8月,国民政府南京国防会议上,一致通过以持久消耗战略作为中国抗战的战略指导方针。即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采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伺机转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据此可知
A. 此指导方针受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
B. 国共两党在抗战路线上基本一致
C. 此指导方针直接导致了相持阶段的到来
D. 此指导方针有利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斗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宣称: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材料表明
A. 左倾思想逐渐抬头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 尚未能正确分析中国国情
D. 犯了右倾保守主义错误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称,“麦喀士(马克思)喟,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社会主义的“最要之义,不过日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源)泉”;并认为中国古代井田制与其有同一立脚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梁启超
A.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
B. 从安民救世的角度介绍马克思主义
C. 对马克思主义已有较深了解
D. 看到了民众是革命的力量之源
“百姓怕官”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常态。鸦片战争时,广东传出“百姓怕官,官怕洋鬼”的民谣。战后,广州民众成功地阻止英人入城,又有“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民谣。民谣的发展:
A.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反清斗争
B. 表明官民关系被彻底颠覆
C. 说明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
D. 说明民众成为反侵略主力
下列是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简表,该表可以用来论证
A. 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条件
B. 英国的崛起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C. 良好的国际关系是英国成为欧洲霸主的前提
D. 工业革命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