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反思与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对于发展好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进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的不义战争中的觉醒者和奋起反抗者。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国际格局动荡和殖民体系瓦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摆脱外侮、结束内乱的重要机会。
——摘自傅莹《不能忘却的记忆——百年内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不义战争中的觉醒反抗者。试结合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的有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这样评价一位文学家的作品:“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下列文学作品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 《唐璜》
B. 《西风颂》
C. 《约翰·克里斯多夫》
D. 《吉檀伽利》
下列四大组织中,具有一脉相承关系的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 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
B. 促进法德和解
C. 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
D. 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关健在于:
A. 没有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B. 没有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理想社会
C. 没有提出要解放妇女
D. 没有提出工人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