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许多大事影响非常深远。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这一年的是
A. 邓小平访问美国
B. 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C.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D. 中央决定对福建、广东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
地图能形象展示事物发展的态势。下图反映的形势是人民解放军
A. 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B.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 组织发动淮海战役
D.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民国29年4月10日,蒋介石致电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等,指出:“对敌进犯沙、宜,应迅即预行部署……第五战区应乘敌进犯沙、宜企图渐趋明显以前,行先发制敌攻击。”国民政府部署组织的这次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枣宜会战
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其意在
A. 主张“中体西用”
B.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反对“师夷长技”
D.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1881年,南海县知县徐赓陛发布了“禁止丝偈晓谕机工示”的公开布告,查封了当时县内各缫丝厂的机器(包括继昌隆缫丝厂),并给机器缫丝业定了几条罪状:一是擅制机器缫丝,并未禀明立案。二是男女混集,易生瓜李之嫌。三是共有机器十一座,应用四千四百余人,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这一事实反映
A. 民族工业尚未获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
B. 封建势力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C. 民族工业的兴起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官僚资本的压迫使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清钦差大臣耆英曾向道光帝上奏:臣等伏思该夷所请各条,虽系贪利无厌,而其意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止,尚非潜蓄异谋。江苏布政使李星沅看到《南京条约》文本后说: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这反映清朝部分官员
A. 对英国侵略的目的有清醒认识
B. 对战争造成的危害有充分认识
C. 意识到条约签订有损国家主权
D. 天朝上国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