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植焉,三也。由此可知,西周封建之道

A. 传承了商朝的统治体系

B. 集中在黄河中下流地区

C. 形成三类不同等级地位的诸侯国

D. 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之道”指的是分封制。根据材料可知,周朝对地方统治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征服其他部落,让其臣服;一种是更换原有首领,进行分封;一种是开辟荒地后进行分封,再分封的过程中,分封的诸侯将周朝的典章制度、文化、风俗习惯等带到地方,进而扩大周文化的影响力,D选项符合题意。分封制与周朝的内外服制度不一样,A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分封的诸侯集中在黄河中下流地区,B选项错误。诸侯等级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级,C选项说法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亚里士多德被美国《世界名人辞典》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文化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图一中学园的名称及图二作品的作者。说出两幅绘画所体现的艺术风格和蕴含的人文内涵。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文化成就

 

领域

成就

哲学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是人类认识来源。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一书,提出哲学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

生物学

对500多种动植物进行分类、解剖研究

物理学

《物理学》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

伦理学

提出“中庸之道”,即事物有过度、不及、中间,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态度和方法。

逻辑学

至今学术界的权威——三段论

教育学

创办自己的讲习所,讲授知识、著书立说

 

 

(2)概括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文化所作出的贡献。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文化成就的社会条件和个人因素。

 

查看答案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是藏族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元朝开始,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内。元、明、清朝三个封建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经历了从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国师,命萨迦派在西藏设立地方政府,实行间接管辖;明朝实施“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政策,依据宗教势力,册封“三法王”进行间接管辖;清朝最终颁布了《钦定西藏章程》(又名二十九条章程),对西藏的官制、司法、货币、税收、交通、宗教、军事、差役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强化了驻藏大臣的权力,确定直接管辖三个阶段,最终实现了封建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集中管辖的绝对隶属关系。

——《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1)利用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元、清两朝对西藏有效管辖的主要举措。归纳材料一作者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的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布达拉宫也是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唐语《布达拉宫建筑初探》

(2)围绕对布达拉宫建筑特色和悠久历史的认识,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史实,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阐述:①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②布达拉宫是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查看答案

17世纪的欧洲既受到中国的影响,同时其社会内部又在发生着质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57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殖民据点,各种中国产品输入欧洲。英法荷等国接踵而至,开展中欧贸易,由此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日益加深。17世纪晚期,中国产品尤其是工艺美术品不断输往欧洲,开始了中国文化影响近代欧洲文明的历程。中国瓷器的淡雅、纤细和丝绸的雾绡等视觉印象极大地影响了欧洲。欧洲人喝中国茶开始,到出现追求华瓷、仿制中国款式的丝绸、庭院建筑、室内陈设、出门坐轿的风尚……。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联系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古代史上“中国文化影响近代欧洲文明”的表现。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欧洲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6世纪欧洲历史表明,属于欧洲社会的一切开始瓦解,为欧洲在17世纪的社会变化和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17世纪欧洲已经进入其近现代历史范畴,社会的变化和文明的进步基本表现在这三个方面:思想上的自由探索、社会制度方面的实验和科学领域的革命。

——徐新《西方文化史》

(2)以英国为例,运用史实说明17世纪英国社会的变化和文明进步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参会的主要目标尽管被认为“没有实现”,但参战却对长期追求的国家建构与国家认同之形成,助益甚巨。围绕为何参战、如何参战以及战后交涉,外交通过通电、媒体为国内各阶层所共有。各地一旦发生涉外案件,外交就为全中国所关心。此等举国关注普及了维护民族利益、保护和收回主权等国家主义共识,并转而为参加国际会议的全权代表和进行地方交涉的承担者所共有,通过这种内外持续互动,“外交”遂成为使国民意识到“中华民国”或“中国”整全存在的有效媒介。

——魏磊杰《“旧邦新造”的国际之维:重思中国与“一战”的关系》

(1)中国参会的主要目标“没有实现”指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一分析“参战”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五四以前中国的社会,可以说是一点没有组织。从前这个学校的学生那个学校的学生是一点没有联络的,现在居然各县各省的学生都有联合会。从前这个学校的教职员和那个学校的教职员也一点没有联络的,现在居然有好几省已经组织成了什么教职员工会。从前工界是一点没有组织的,自从五四以来,有工人的地方,如上海等处也添了许多中华工业协会等种种机关。从前商界也是一点组织没有的,现在如天津等处的商人有同业公会的组织。

——罗家伦《一年来我们学生运动底成功失败和将来应取的方针》

(2)结合材料二和教材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加试题)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学家,是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他的足迹遍及德英法比等国。下列图中所示活动地点,标注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诞生地

②思想上完成民主主义者向共主主义者转变

③创立“共主主义通讯委员会”

④《共产党宣言》印刷发表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